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即是鑄造。按照金屬液的澆注形式可將鑄造分為重力鑄造和壓力鑄造。
低壓鑄造
使用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將保溫爐中的鋁液自下而上通過升液管和澆注系統平穩地上壓到鑄造機模具型腔后保持一定壓力,直到鑄件凝固后釋放壓力。此工藝在壓力下充型和凝固,所以充填性好,鑄件縮松少,致密性高。
重力鑄造
重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也稱澆注。
那么低壓鑄造和重力鑄造有什么異同點呢?
模具選擇:都分為金屬型和非金屬型(如砂型)。
金屬型模具的采購成本相對較高;而木型模具采購成本較低,但如果久置不用或者需要進行大批量生產,會發生一定的維修成本。
生產效率:金屬型低壓鑄造易實現自動化節拍生產,效率高;樹脂砂制作的模具外形及內部芯盒只能使用一次,生產效率較低。
材料利用率:低壓鑄造適宜生產薄壁鑄件,冒口占用材料極少;重力鑄造不適宜生產薄壁鑄件,需要設置冒口。(冒口是指為避免鑄件出現缺陷而附加在鑄件上方或側面的補充部分。澆口是零件的頭,冒口是零件的尾,用以觀察型腔是否填充飽和,兩者都需要去除。)
鑄件材料:重力鑄造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低壓鑄造多用于有色金屬鑄造;合金材料比較貴,低壓鑄造可以減少冒口損失。
工人勞動環境:低壓鑄造多為機械化作業,工人勞動環境好;而重力鑄造時工人的勞動環境較差,尤其是進行澆注作業的時候。
鑄造整體可以分為造型、熔煉、鑄造成型和熱處理這四個大工序。
|